由KOEI TECMO开发并发行的历史战略模拟游戏《信长之野望·新生》目前已经PS4、Switch和Steam推出了,这是《信长之野望》系列的第十六部作品,也是系列40周年纪念作品,游戏在7月20日会推出「威力加强版」。现在就让小编来带玩家看看小编如何化身为织田信长称霸日本吧!

游戏介绍
玩家能够扮演织田家,武田家和上杉家等各路大名并以统一日本为奋战目标,通过内政,外交或会战等等国家营运手段来和其他势力竞争。玩家可以从游玩细节中感受到织田信长是个很有野心的人,玩家必须在不同地区建立省份,在议员之间组织政策会议,当然还要发动战争并扩大领土以统一日本列岛。

游戏充满着大量的菜单管理,玩家必须在准备开战前去更换政策、收集统计数据、和部下进行交谈。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这种大量资源分配的实时策略游戏,但只要玩家克服了熟悉了玩法,就能享受到身为大国领导人的征服感。

故事
《信长之野望·新生》的故事发生在15世纪至16世纪的日本战国时期。足利幕府已经失去了权威,导致日本不同的军阀争夺权力,都想要获得能控制傀儡天皇的权利,以成为国家的军事领袖——幕府将军。其中一位叫织田信长的年轻人,他将踏上统一整个国家的征服之路他想统一整个国家的疯狂野心将留下一条血迹斑斑的征服之路。

游戏讲述了很多日本战国时期时的剧情,可以看得出这些都是为战国历史粉丝而设计的,因为游戏里有太多将军和军阀,而且角色塑造也不够深刻,所以玩家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了解每个事件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建立你的王朝
尽管玩家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任何氏族的王朝,但游戏建议玩家从织田氏族开始,因为是游戏必要的教程。
织田信长野心的关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在地图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领土,然后投入新资源建立军队,以及规划定居点,像是农场、仓库或市场。玩家也需要懂得如何分散资源开发领土。一切完善后就准备战斗。

第二个是每个领土在资金和人力以及建设时间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玩家必须考虑每个领土所需要的资源并善用土地。除了建设工作之外,玩家还必须召开影响整个领域的政策会议,任命最有效率或最忠诚的部下来管理领土,玩家也可以跟其他氏族联姻以保持部下的忠诚。

游戏性
所有项目、任务和潜在目标都会显示在荧幕的左侧,让玩家可以更容易的知道必须追踪什么事项。玩家在游戏里必须做的东西非常多,有许多的数据是玩家必须持续跟进的,新手玩家也需要反复回顾教程。为了让新玩家容易上手,游戏加入了暂停和快进的机制,让玩家不仅能暂停时间做出决策;而且还能快进让建筑项目更快完成。此外,游戏还有不同的通关难度提供给玩家选择。

玩家只要在7月21日前预购《信长之野望·新生 威力加强版》就可以获得「威力加强版」的奖励功能。在「威力加强版」的玩法里,玩家可以大幅减少自己的游戏难度,同时可以把军队弄得更强大。相对的,在这个模式里玩家无法解锁成就或者玩某个事件。这可以让新玩家更容易上手游戏,也可以促进玩家在玩完「威力加强版」后尝试其他难度。

战斗
说到策略游戏那当然就是战斗,游戏提供给玩家很多种选择。玩家可以通过入侵和占领邻近的省份以及其他氏族派系,并把敌方的军队私有化。当玩家把军队都准备就绪后,可以带领他们穿越其他领域去攻打城堡并占领土地。在游玩过程中触发到某些条件会带进的主线故事剧情。

玩家也可以煽动邻国起义,在他们内乱的时候趁机把土地占为己有。随着玩家开始增加军队的部署,就可以更快地占领土地,在占领的同时也记得要设立防御和建设来牢固自己的领地。

游戏有着像《全面战争》那样有着多士兵单位的战斗。玩家必须做出许多选择像是让不同部队对敌人的城堡或基地进行夹击,也包括着像是找出最接近敌人的路线并指示他们要如何移动。建议在开战前弄清楚最好的行动方案,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快速思考,就能够获得胜利。

总结
《信长之野望·新生》是一款机制繁多的游戏,需要玩家大量的战术考量,游戏里有非常多的数据统计、策划定制和构建的选项可能会让部分玩家感觉非常复杂,但对于策略游戏迷来说,这些要素都特别到位。

靠玩家的手亲自构成一个宏伟的征服故事,从占领新的省份,到逐渐扩大并繁荣自己的领地会带给玩家一种成就感。这并不是一款适合休闲玩家的游戏,但如果玩家野心勃勃,并准备好亲自参与战争和策略的故事,那么这款游戏可能适合你。
如何购买
《信长之野望·新生》现在已在Switch、PS4和Steam平台上发售,可以在7月20日前预购 DLC「威力加强版」,提供玩家更多资源和货币,在战场上取得领先。如果玩家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以到官方网站上查询。

《信长之野望·新生》(Nobunaga’s Ambition: Awakening)深思熟虑的「活生生武将」!体验「真真切切的战国」吧!与个性鲜明的家臣们君臣一体推动历史吧!这就是历史模拟游戏之巅峰《信长之野望》系列的最新作,KOU SHIBUSAWA 40周年纪念作品。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